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【原文】
庄严淨土分第十*
佛告须菩提:「于意云何?如来昔在然灯佛*所,于法有所得不?」
「不也,世尊!
如来在然灯佛所,于法实无所得。
」
「须菩提!
于意云何?菩萨庄严佛土*不?」
「不也,世尊!
何以故?庄严佛土者,即非庄严,是名庄严。
」
「是故,须菩提!
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淨心*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「须菩提!
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*,于意云何?是身为大不?」
须菩提言:「甚大,世尊!
何以故?佛说非身,是名大身。
」
【译文】
佛陀再问须菩提:「你认为如何?佛陀以前在然灯佛时,有没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?」
「没有的,佛陀!
因为诸法实相,本来清淨具足,没有什么可说,也没有什么可得的成佛妙法。
如果有所得的心,就无法和真如实相相契合。
」
佛陀颔首微笑,因为须菩提已领悟了真空无相法的真谛。
于是,佛陀接着问道:
「须菩提!
你认为如何?菩萨有没有庄严佛土呢?」
「没有的,佛陀!
为什么呢?菩萨庄严佛土,只是权设方便,度化众生,若存有庄严清淨佛土的心念,便是着相执法,就不是清淨心。
着相的庄严佛土,便落入世间的有漏福德,即非真正庄严佛土。
庄严二字,只是为了度化众生,权立一个名相而已。
」
「所以,须菩提!
诸位大菩萨都应该像这样生起清淨心,不应该对眼识所见的种种色相生起迷恋、执着,也不应该执迷于声香味触法等尘境,应该心无所住,令清淨自心显露。
「须菩提!
譬如有一个人,他的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,你认为如何?他这个身体大不大?」
须菩提回答道:「很大的,佛陀!
为什么呢?佛陀所说的不是无相的法身,是指有形色、大小的色身,因此称这身体为大。
如果以法身而言,是不可丈量,当然不是世间大小分别所能涵盖的。
」
【注释】
*第九分言四果无可得,此分则云圣果亦无可得;若是有得,皆是住相。
凡夫总以为,四果既无所得,为何有四果之名?圣果若无所得,又何以有圣果的名称?这都是犯了住相的毛病。
要知道,圣贤的名称,都是假名、有为法。
所以,般若即要处处破这些有执,唯恐凡夫贪爱有为法,被假名所蒙蔽。
所谓「庄严淨土」,并非就是凡夫眼中所见的色相庄严,而是指那无形无相的法性庄严。
然灯佛:
即是授记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本师。
佛陀在因地修行,以七朵青莲花供养然灯佛;然灯佛便以神通力变一方土为泥澜地,儒童解鹿皮衣覆泥,并以髮布地,请佛蹈其身而过,并发愿当于未来世作佛,愿佛授记。
然灯佛蹈其身而过,为之授记曰:「过后九十一劫,等你修满三阿僧祇时,你应当作佛,号释迦牟尼。
」
庄严佛土:
庄严者,庄盛严饰也。
菩萨于因地修行六度万行功德,并以之回向,庄严成时之依报国土,谓之庄严佛土。
清淨心:
即是人人本具的自性清淨心;不生不灭,清淨不染,远离客尘烦恼,不住法、非法,超越能所对待、有无分别的本心。
须弥山王:
即是须弥山,华语妙高山,此山四宝所成,高出众山之上,故称山王。
跟一群大美女同居着,我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...
做为一只刚下山的小鲜肉,还得保护那么多女人,心好累...
我有一个好简介,只不过要等审核过了在开始写。...
万载重生再少年,一切从头开始,十年锻体,成就逆天体质,少年热血,踏杀伐之路,重登无上巅峰。...
她是将军嫡女,却被渣男所骗,落得个家破人亡,血溅坟头的下场!重生一世,她要护家人,报血仇!想报仇?我有金大腿,你要抱不?太子主动送上门给她当靠山?要啊,干嘛不要!虐渣有人当打手,坑人有人献计策这报仇的感觉太特么爽了!不过,太子殿下,你这半夜爬她床干嘛?收利息!她这是被坑了么?...
万物之初分阴阳,少年天生身具阴阳双魄而无魂,只能修炼特定功法,无法吸收天地灵气。时间控制万物的循环,空间划分出多方居地,轮回掌管着生命的延续。法则与法则的交融,功法与功法的碰撞,看少年李风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万物主宰。喜欢本书的可以加群556570281...